我国重点城市清洁取暖率达75%
作者:中能华体(中国) 发布时间:2019-12-25 11:10:13 浏览:2264
今年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加快实施,“2+26”重点城市清洁取暖率达75%,超额完成中期目标。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的鼎力支持。清洁取暖是一项系统工程,3年的试点示范期即将结束,后续如何制定补贴政策,如何能让居民用得起、放心用,成为有关各方关心的话题。
财政资金大力支持
清洁取暖的设备投入和运维成本相对较高,农村居民对取暖费用的承受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整体的支付意愿不高。因此,财政补贴成为降低居民取暖支出,顺利推进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的重要保障。
2017年5月,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财政资金重点支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试点示范期为3年,直辖市每年安排10亿元,省会城市每年安排7亿元,地级城市每年安排5亿元。
2018年7月,试点范围扩展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传输通道“2+26”城市、张家口市和汾渭平原城市,中央财政每年安排定额奖补资金。2019年7月,财政部下达关于2019年度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预算的通知,清洁取暖试点再次扩围,总计43个城市。记者从煤控研究项目组了解到,过去3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51.2亿元支持清洁取暖工作。具体来看,2017年,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投入60亿元,12个试点城市地方政府共投入226.29亿元(含省级补助资金);2018年,试点城市扩大到35个,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投入139.2亿元,35个试点城市共投入328.8亿元(含省级补助资金);2019年,北方清洁取暖试点城市扩大到43个,中央财政奖补资金达152亿元。
与此同时,为落实北方清洁取暖工作,地方财政投入远超中央财政支出。据煤控研究项目组统计,2017~2018年,中央财政奖补资金合计达199.2亿元,地方补贴资金合计为555.09亿元,是中央财政资金的2.8倍。对此,国网能源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郑宽认为,目前推进清洁取暖工作最大的问题在于过度依赖补贴,补贴中有大部分资金来自地方政府,对财政资金比较紧张的一些地方政府可能会造成较大的压力。
财政补贴让百姓放心用
清洁取暖用户90%为农村居民,支付能力有限。从清洁取暖试点的实际投入来看,补贴的内容主要包括“煤改气”和“煤改电”设备的一次投入和运行补贴。
记者从煤控研究项目组了解到,以2018年为例,35个试点城市均出台了明确的“煤改电”“煤改气”补贴政策,包括设备购置补贴以及使用补贴。
经煤控研究项目组调研,目前,在北方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范围是1万~1.8万元,居民的普遍支出意愿不超过2000元。若不考虑当前的价格补贴,农村居民清洁取暖支出将普遍高于其可承受能力。有相当一部分村民表示取消价格补贴后将无力承担清洁取暖费用。
“清洁取暖费用属于农民日常大额消费支出的一种,短期内如果取消清洁取暖补贴,老百姓的生活压力会加大。”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生态建设处处长李文超告诉记者,以北京市为例,一个取暖季,平均对每户“煤改电”住户的电费补贴为600~800元,对每户“煤改气”住户的用气补贴为1000元左右。“与城区居民的取暖费补贴力度相比,对农村住户的清洁取暖补贴相对不高,农民的收入低,给予一定补助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问题是应该的。”李文超讲道。
经济实用是农村居民关心的首要问题。记者了解到,从2017年起,北京农村地区“煤改电”用户已使用智能电表并更新了收费系统,对农村电取暖用户可以实时补贴,“煤改气”仍为取暖季结束后再进行补贴。李文超建议,后期重点加强长效管护工作,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服务,让老百姓可以放心用。
“从长远来说,清洁取暖是我国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农村居民关注更多的是经济性。
在现有补贴政策下,还发生了补贴不能及时到位,居民清洁取暖设备改而不用的情况。”郑宽告诉记者,如果补贴取消,可能会出现散煤复烧的现象,将对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补贴政策延期or退坡引关注
据悉,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部分城市清洁取暖补贴政策的执行期限为3年。近日,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发布征求意见的公告,清洁取暖补贴拟延长3年。其他试点城市补贴政策也面临大限将至,下一步补贴政策走向尚未明确。李文超认为,清洁补贴体现了政府的态度,既关注清洁取暖工作,也实际解决百姓的生活问题。
“从长远发展来说,清洁取暖还是要走补贴退坡的道路。”郑宽称,补贴退坡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相关价格机制。如针对‘煤改电’,可出台上网侧峰谷分时电价机制,实现发电与供电环节联动,同时鼓励电采暖用户使用谷段电量采暖,有效降低供暖成本。” “补贴退坡也自然会倒逼企业通过技术革新等方式加速成长。这其中要注意维护好市场的公平竞争性,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的优胜劣汰,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更好为民众服务,保障清洁取暖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郑宽补充道。
转载:互联网